咨询热线:0354-3127188

晋中学院晋中学院是由原晋中师范专科学校、晋中地区教育学院和晋中地区职工大学合并后升格而成的一所山西省省属的全日制多科性本科院校。晋中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于1958年8月,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建校历史最长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之一。学校原址在晋中市榆次区迎宾路(现武警8650部队驻地),当时学校有教职工40多人,学生400余人,设有语文科、数理科、生化科、体育科。1962年学校在国家困难时期奉命停办。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重建,主校址在晋中市榆次区长凝镇,部分专业学科设在榆次一中,复校初期学校有教师20余人,学生300人,设有中文科、英语科、数学科、物理科、化学科等。1998年10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晋中师范专科学校与晋中地区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12月,晋中地区职工大学并入,当时,学校有教职工775人,专任教师392人,设有14个系,36个专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4750人。三校合并后,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山西省合并院校中地理位置最佳的学校,也是晋中市唯一一所融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为一体的普通高校。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晋中学院。学院占地面积500多亩,另有规划用地700亩,设18个教学学院,设本科专业28个,专科专业16个,涵盖文、理、工、法、经、管、教等7大学科门类。至今,学校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2000余人,远程开放教育学员7000余人,继续教育学员5000余人;在职教职工1002人,专任教师732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180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250余人。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晋中学院积累了宝贵的高等教育办学经验,积蓄了一定的办学实力,并在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学校简介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由原太谷师范学校和原太行师范学校两校合并组建的以培养专科层次小学师资为主的公办专科学校,201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历史沿革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由原山西省太谷师范学校和原山西省太行师范学校合并组建的。原太谷师范学校创建于1949年4月,是由晋中第三中学和太谷县立中学合并建立的,学校位于太谷县城内。创建初期,还占有孔祥熙宅院和无边寺白塔院,以办初师班为主,兼办高级短期培训班,附属小学设在安禅寺院内。1952年8月,学校除招收三年制初师和短师班外,又招收后师(即中师)班,由初等师范开始向中师过渡。10月,寿(阳)榆(次)太(谷)祁(县)联师并入太谷师范。1954年9月,平(遥)介(休)灵(石)联师又并入。学校由“山西省立太谷师范学校”更名为“山西省太谷师范学校”。1959年,学校只招收中师生,初等师范向中等师范的过渡完成。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招生中断。1967年校办教具厂被山西省教学仪器供应站接管。1970年附属小学下放归太谷县管辖。1971年7月,学校恢复招生。1973年12月,恢复太谷师范附属小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恢复正常,并加快了发展。1981年10月,白塔院被太谷县接管。1988年,国家教委派专家来校考察评估后,授予学校“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荣誉,并奖励10万元。90年代初,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省教委的高度评价,确定太谷师范为山西省中师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2002年,学校开始招收“3+2”学制大专生,设有小教文科、理科、英语、计算机、音乐等专业,学校进入由中师向小教大专的过渡时期。为顺利完成过度,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创新了办学思想,确定了“三个中心”的办学目标。9月,学校大张旗鼓地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提出了“绿色校园”、“人文校园”、“诚信校园”、“科学校园”和“数字校园”五个校园的创建活动。创办了“白塔讲坛”,创刊了《小学教育通讯》,学生社团蓬勃兴起。2003年元月,人民教育学陶行知先生塑像落成。2004年4月,与北师大签署了合作协议,学校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实验基地”。5月,学校更名为“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太谷分校”。2005年5月,学校又更名为“晋中学院太谷师范分院”,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3万余名毕业生。原太行师范学校座落在太行的腹地的左权县城。学校于1985年筹建,1989年开始招生,1990年学校被定为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1990—1994合作加强小学教师培养培训项目校,1991年接受国家教委办学条件标准化检查验收。1992年,晋中行署教委在学校召开了晋中地区中等专业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现场会,学校被评为后勤工作先进单位,1997年9月,被晋中军分区授予“军事化管理先进单位”。1997年11月,学校档案管理晋升为省一级标准,1998年10月通过了中师音乐教学评估检查,创全省中师生视唱优秀率第一,1998年11月,学校被山西省教育委员会授予“山西省文明学校”称号,1999年5月,组织学生出色地完成了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麻田演出任务,同年,学校通过了省级德育示范校验收,受到山西省人民政府通报表彰,2001年,省教育厅授予学校“教改先进学校”称号。从建校到迁址,共为老区培养输送6000余名优秀毕业生。2006年9月,新校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部分建筑投入使用,2006级新生及太谷校区二年级学生近两千人入住新校。2007年10月太谷、太行师生及财产全部迁移到新校,两校实现了实质性合并。2009年12月底,接受了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考察评估,2010年3月,教育部发文批准我校晋升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任领导院长:张润喜院党委书记:王联保副院长:赵介平副院长:李晋东副书记:石有林副院长:牛玉堂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郑力强副院长:程彪基础设施学校位于晋中市北部新城纬一街99号,占地418.76亩,总建筑面积为14.71万平方米,有教学仪器设备值1172.6万元,藏书29.6万册,电子图书20.16万册,各类期刊杂志490余种,比较多。近些年来,伴随师范专科学校的创建,学校工作全面推进。创新了办学思想。学校紧紧抓住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的发展时机,负重赶超,开拓奋进。确立了“创新教育,培养人师,服务小学,为教育事业奠基”的办学宗旨,提出了把学校建成“地方性小学教师教育中心、小学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教育服务中心”的办学目标,实施了“四大战略”、“五项创新”、“六大工程”和“七种机制”,学校走上积极奋进,跨越式发展道路。建起了高标准、现代化新型学校。建有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音乐楼、美术楼、培训楼、体育馆、办公楼、学生公寓、餐厅等,校园建筑设计新颖,设施一流,功能齐全。2007年10月,太谷、太行两所师范整体搬迁到榆次新校办学,两校实现了实质性合并,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系部设置学校下设:师资力量现有在校生7397人,教职工549人,专职教师中,有副教授以上职称74人,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70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28名,省级学科带头人12名,市拔尖人才1名。学校现有11个系(部),设置23个专业,现面向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等五省招生。教育教学坚持育人为先,德育为首。两代师表一起抓,在师生中深入开展“立师德、树师风、讲师表、铸师魂”职业精神专题教育活动。大力开展节日文化教育活动,打造特色德育。全方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强化学生三自教育,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学习中成长。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制定了各科教学大纲。建立了公共课程、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活动课程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的五大块课程结构。开设了现代教育思想、晋商文化、朗读、礼仪等30多门选修课。在加强学生普通话、三笔字、简笔画、课堂教学技能等公共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广泛开展了诵读、应用文写作、计算机操作、即兴伴奏等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强以“中心小学”为龙头的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了“分科培养、注重综合、强化实践、发展专长”的人才培养模式。科研成果学校实施了“文化强校”战略。现承担科研课题81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7个,校级70个。近些年来,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0多篇,获奖论文200多篇,主编、参编、教材、论著30余部。承担中陶会《创建三个中心,为农村小学改革与发展服务实验研究》课题,结集出版研究成果《全面建设‘小教大专’的思考与实践》,列为中陶会教师教育改革文集第四集。承担“十一五”国家重点项目《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研究》,研究成果评为一等奖,学校评为“科研项目先进实验单位”。论著《晋中市人口发展研究》,荣获2008年度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百部(篇)工程”一等奖。在总结学校近60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确定“爱满天下”为校训,以“向真、崇和、致远”为校风,“严谨、博雅、垂范”为教风,“乐学、善思、践行”为学风。成立读者协会、文学社、朗诵社等33个学生社团,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成果丰硕,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办学成就以主动为社会和基础教育服务为己任,不断壮大办学功能。近些年来,学校为晋中市培训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中小学新任学科带头人等4300余人次,设置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考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建立了北京师范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北京语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习中心,运城学校函授站。2007年以来,学校荣记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集体一等功;获得中陶会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先进集体”称号;被评为省教育文卫系统“模范职工之家”;被晋中市工会评为五星级“职工之家”。